首页 首页 >  文章资讯

山东人为何令人讨厌(山东人在全国名声如何)

发布时间:2023-07-29 08:57:42 浏览次数:242次

从史料记载看,康熙皇帝对山东人非常有成见,甚至多次恶评山东人。对此,《清圣祖实录》记载颇详。

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十月,因山东巡抚钱珏被弹劾贪恶,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,“山东绅衿最桀骜,且好结朋党,巡抚宜用风力之人”。

康熙四十年(1701年)四月,山东籍刑部尚书王士祯请假回乡,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,“山东人性多偏执,好胜,挟仇”。

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闰六月,山东籍御史王度昭弹劾户部尚书李振裕勒索下属,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,“山东人喜于挟讐(仇)”。

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闰四月,山东巡抚赵世显奏请康熙皇帝莅临山东,康熙皇帝说,“山东人强悍,轻生为盗者颇多,尔等不时训诲教养”。

综上可见,康熙皇帝对山东人评价很差,诸如桀骜、朋党、偏执、好胜、挟仇、强悍、轻生、为盗等很多贬义词汇都扣在了山东人头上。

其实,山东人非常优秀,他们勤劳善良,坦率真诚,朴实无华,憨厚大度,热情好客,豪迈爽快,而且特别讲义气,讲孝道,历史上多豪杰,多鸿儒,多志士,多烈女。《二十四孝》中,有十个故事出自山东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
那么,康熙皇帝为何对山东人施以白眼呢?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

其一,清军入关后,山东起义烽火不断。顺治三年(1646年)十二月,“山东贼谢迁攻陷高苑,总兵官海时行讨平之”;顺治八年(1651年)闰二月,“固山额真阿喇善等剿山东贼。……六月……阿喇善击山东盈河山贼,平之”;顺治十年(1653年)十月,“遣济席哈讨山东土寇”(《清史稿·世祖本纪》);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十月,“山东民于七作乱,……命靖东将军济世哈讨平之”(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)。山东抗怒火此起彼伏,这让深谙历史的康熙皇帝不高兴。

其二,山东官员不法,连累山东人受污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十月,山东巡抚钱珏被弹劾“贪恶”(《清圣祖实录》);康熙三十年(1691年)四月,“左都御史徐乾学致私书于山东巡抚钱钰,事发,并褫职”;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七月,“山东有司不理荒政,停其升转”(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)。在山东做官的官员要么贪恶,要么私通,要么荒政,频频出事,康熙皇帝不满。

康熙皇帝恶评山东人,关键在于三位山东籍官员。《清圣祖实录》载,康熙四十年(1701年)四月,康熙皇帝发布上谕,恶评“山东人性多偏执,好胜,挟仇”时特别指出,“昔李之芳、孙光祀、王清,其仇迄今未解”。可见,这三个山东籍官员,严重挫伤了康熙皇帝,以至于姓名他都记得如此真切。

李之芳(1622年—1694年),山东武定(今山东惠民)人,顺治四年(1647年)进士,战功赫赫,曾随驾南巡,授文华殿大学士,官至吏部尚书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大学士明珠被弹劾,李之芳因“内阁票拟,皆听明珠指挥”(《清史稿·李之芳传》),被爆是明珠朋党中的关键人物,遭勒令致仕归乡。

孙光祀(1614年—1698年),山东平阴(今山东平阴)人,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进士,官至兵部右侍郎,深得顺治、康熙两朝皇帝信赖。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告老回乡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三月,康熙皇帝接山东巡抚佛伦密奏,“访孙光祀,据言爱管闲事,好央求,行为悖乱,及其诸子、家人极恶。……无人首告其强取豪夺”(《为陈前任抚臣品行及地方乡绅劣迹事奏折》)。不久,佛伦在《为陈孙光祀劣迹事奏折》中罗列了二十六条罪状,“查得,孙光祀乃山东省为恶倡乱之首,……欺害良民,官民莫不憎恶”。佛伦所奏,基于邀功,其真实性让人怀疑。

王清(1630年—1672年),山东海丰县(今山东无棣)人,顺治六年(1649年)进士,官至吏部左侍郎,深得康熙皇帝信赖。康熙十一年(1672年),王清病逝。从王清生平看,似乎无甚过失,但曾连续三次担任会试总裁官和殿试读卷官,选拔了大批人才,很多大臣都出自其门下,这大概让康熙皇帝感到不痛快。

李之芳、孙光祀、王清,这三个山东籍官员都曾入朝为官,都曾为清廷效力,但都因各种原因被康熙皇帝看扁、恶评,一直到康熙四十年(1701年)四月,康熙皇帝对他们仍耿耿于怀,“山东人性多偏执,好胜,挟仇,昔李之芳、孙光祀、王清,其仇迄今未解”,并把这种对个例的不满扩大到全体山东人。

从《清史稿》记载看,清廷入关以来,特别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,山东频频遭灾,非旱即涝,百姓困苦。康熙皇帝也频频察访、拨款,赈济山东灾民,减免山东赋税。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十月,康熙皇帝“谕山东省官员:尔等为官,以清廉为第一。为清官甚乐,不但一时百姓感仰,即离任之后,百姓追思,建祠尸祝,岂非盛事?……尔等各宜自勉”(《清圣祖实录》)。这不能不说,康熙皇帝对山东,对山东人,对山东官员是记挂在心的,并为山东人做了一些实事。

李之芳、孙光祀、王清等人,皆曾是康熙皇帝倚重之人,但最终都身败名裂,这主要出于政治原因,或被其他官员刻意构陷、诋毁、抹黑。康熙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,一生最痛恨结党营私,并深受其害。三位山东籍官员身在朝廷,难免会受到政治冲击和影响,甚至受到康熙皇帝猜忌,躺枪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
由几个官员,几个毛贼,而无限扩大,进而恶评全山东人。康熙皇帝坐井观天,以偏概全,看山东人时戴上了有色眼镜,未免太过狭隘、偏激。

当然,康熙皇帝也有非常欣赏的山东人,如王士祯(雍正朝时被改称王士正)。康熙四十年(1701年)四月,王士祯请假回乡,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,“山东人性多偏执,好胜,挟仇,昔李之芳、孙光祀、王清,其仇迄今未解。惟王士正则无是也。其诗甚佳,居家惟读书外,别无他事。若令回籍,殊为可惜。著给假五月,不必开缺”(《清圣祖实录》,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略同)。

王士祯,山东新城(今山东桓台)人,顺治十五年(1658年)进士,曾任侍读,深得康熙皇帝宠爱、器重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,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,不久被革职回乡。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,王士祯被特诏官复原职,次年去世。王士祯的遭遇,固然受王五案牵连,大概也跟他是山东人有关。(刘秉光)

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lnkj@3173.top 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 本站内容除了3117站长服务平台( www.3117.cn )原创外,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,涉及言论、版权与本站无关。